中心新闻

音乐教育史专题实验课程综述之一

作者:admin    日期:2011-03-15    点击:
时间:2011年3月10日 下午2:00 地点:华师音乐学院七楼 记录整理:罗俊峰(2009级中国音乐史方向研究生) “中国音乐教育史”研究,是中国音乐史和音乐教育学两个学科版图中的交叉性、新兴研究领域。

时间:2011年3月10日 下午2:00

地点:华师音乐学院七楼

记录整理:罗俊峰(2009级中国音乐史方向研究生)

“中国音乐教育史”研究,是中国音乐史和音乐教育学两个学科版图中的交叉性、新兴研究领域。目前在国内,仅有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曲阜师大音乐学院等音乐院系开设硕士层次的专题课程与研究。根据我院当前的师资团队优势和研究特色,自本学期开始,部分研究生指导教师开始合作开设“音乐教育史专题研究”课程,主要面向对象为中国音乐史和音乐教育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初期试行为一学期、二学分制。

课程构成:目前包括“中国古代音乐教育史”、“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亚洲音乐教育史概况”、“音乐教育哲学”四个版块,分别由中国音乐史方向的康瑞军、陈永、徐海准和音乐教育学方向的张业茂四位博士授课。根据教学和研究效果,今后将拓展“外国音乐教育史概况”等版块,进而将课时扩充为一学年、72学时、三学分。

课程目标:培养相关专业研究生对中国音乐教育史这一新兴学科的了解与认识,掌握这一领域的基本文献,确立问题意识。通过主题明确、高效率的专题研讨,推出一系列小型专研文章(包括专题综述、书评、读书报告、小型研究文章),推动相关同学学位论文选题、研究手法、学术创新思维、学术研究规范的形成。在条件成熟时,在本院研究生学刊、本“音乐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站设立“音乐教育史”专栏。同时,进一步加强校内外高规格团队的课题交流与合作,通过“音乐教育史论坛”等方式,汇聚高端研究人才,打造学术品牌。

教学方法:导读+专题讨论

考察方式:读书报告+专题设想

板块一:“中国古代音乐教育史”包括“中国音乐教育史研究总论”、“通史”文献、“断代”文献、“评论与杂论”文献四个单元。

2011年2月24日(周四)下午2:00,本课程在音乐学院628教室正式开始。主要由康瑞军老师讲授了课程总论单元。

2011310本周专题是由康瑞军老师主持中国古代音乐教育史通史文献研读专题。课堂上,康老师讲述中国音乐教育史的整体脉络与几个转型性阶段,初步提出了其中的一些规律。随后,同学们就“中国古代音乐教育史研究与学科总论”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敖菲同学首先对《“人”与“艺”: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两种体系的存在与启示》(修海林)一文以纵向的时间顺序进行了简要梳理,使得大家对传统音乐教育体系有了更全面的思考。之后翟娟对该篇文章归属学科问题提出了疑问,又从更深层面提出了中国音乐教育史的学科以及概念界定的问题,引发了大家热烈的讨论。喻意针对学科建立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且以学科交叉以及研究对象为论述点将整个讨论推向了高潮。其后向须敏以一句富有禅理的诗词总结出大家对该学科研究内容的讨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罗俊峰就该内容提出了两个观点:西方和中国在古代音乐教育的共通点在于他们首先都承认了音乐所具有的功能,但现在很多人在研究中国音乐教育时,只看到了中国音乐教育的对中国文化的依赖性,而忽视了当时音乐教育的科学性以及它与世界文化相契合的一面;曾有人说“中国历史是一部精英史”,只有文人或者更高地位的人才有记录生活记录音乐的能力,那么他们所没记录的隐藏在“人体系”下的“艺体系”是否存在?最后,在康瑞军老师深入浅出的引导下,大家对中国音乐教育史的整体面貌、基本文献、主要专家、中国音乐教育史学科的建立以及研究对象和范围都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次讨论在激烈、高效的讨论与交流中结束。大家都感觉收获颇丰,意犹未尽,纷纷表示课后会更加精心地准备阅读材料和讨论话题,提高课程的研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