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新闻

音乐教育史专题实验课程综述之六

作者:admin    日期:2011-04-27    点击:
时间:2011.4.21上午10:00 地点:音乐学院628教室 指导老师:陈永 记录整理者:李艺(2010级中国音乐史方向研究生) 本周陈永老师为我们继续讲解“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第三讲的内容主要围绕从1937年至19...

时间:2011.4.21上午1000

地点:音乐学院628教室

指导老师:陈永

记录整理者:李艺(2010级中国音乐史方向研究生)

本周陈永老师为我们继续讲解“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第三讲的内容主要围绕从1937年至1949年中国处于文化建设时期所选出的六篇抗战时期的文章所展开。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引发的全民性抗日战争爆发,各阶层的中国群众组成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表现出空前的民族凝聚力和极大的爱国热情。这个时期涌现大批爱国新文艺工作者对于民族文化建设反思的文章,主要思想从上一讲所提到的大力宣扬西方科学时期转向对如何建设我国本民族自身文化的时期。

在课堂上,同学针对老师为我们推荐的6篇代表性文章展开了讨论,整理如下:

1、《中国音乐的出路》朱英 193711

张婷:文章开篇对比中西音乐现状,指出中国音乐为何不发达:中国对音乐的态度是“鄙视之、贱视之”;而西方对音乐的态度长期以来都是推崇。接下来文章从研习音乐者、欣赏音乐者进行分派,指出能真正认识音乐本质的人还是很少的,并提出要人们真正认识音乐才是中国音乐的出路。

张雪程:虽然学习欣赏音乐的人派别重重,但从作者的措辞来看,他对中国的音乐现状是不满的,而作者提出的保存改进混合派,他自己也只是有初步想法没有具体实施方法。从文章提到的普及方法中可以看出作者观点认为音乐的普及政府的支持很重要。最后提到普及音乐又要不失音乐本体的价值。

老师总结:朱英是一位琵琶演奏家,曾执教于国立上海音乐学院,任教期间主张中西音乐要划合整理,要求学习西洋乐器的学生都要选修一门国乐。作为一名演奏家他把中西乐器进行对比并分类,对中国的文化建设起到了客观的推动作用。文章关于当时“音乐人”派别的划分和存在的问题对我们现在音乐教育派别的划分也引发了我们对当代音乐教育派别划分问题的反思,我们可以对现在的音乐教育也进行研究。

2、《我国声乐教育之前途》张汀石

杨菡:作者对中国声乐教育的评价过于绝对化,提出正简对照谱、发声路线应走意式正统的发声方法、歌词拉丁化、合唱的重要性,有种全盘西化的感觉。

喻意:从文章可以看出作者视野是开阔的,他已经感受到了西方音乐的美,并以之提倡发展中国声乐,虽然现在看来对中国声乐的发展不一定有很大的作用,但是也体现出作业进步的视野和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责任感。

老师总结:当时那个时期中国本民族音乐发展很慢,作者提出的音乐西化是不可避免的阶段。宁可以西洋音乐的方法为蓝本发展本国的音乐,时机成熟自会有本国民族的特性,这种说法也是很客观的。他所提出的声乐教育注意事项比如唱谱法的正简对照和对合唱的重视还是具有可行性和进步性的。

3、《音乐的民族形式与民间形式》黄友棣

李艺:此篇文章对如何建立具有我国本民族特色的音乐进行了讨论。作者开篇提到当时的一些民歌遭到骂名的原因是音乐音乐以外的附体,提出观点音乐本体和附体是要分开对待的,也表达了要“善待”民间音乐的意愿。第二部分讲到民间音乐和民族音乐的区别,如何利用民间映月题材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别的国家是如何建立民族音乐为我们本国民族音乐创作提供借鉴作用。第四部分提出我国应如何做怎么做民族音乐推行国乐。

老师总结:文章开头指出陈洪的“新音乐运动”:想用高雅新音乐抵制下贱的低俗音乐是有心无力的。作者鼓励至下而上的音乐发展方式,艺术是要放在社会时代背景下生存发展,音乐也要立足于当时代。民族音乐的发展的策略要靠先大量收集民歌进行筛选,提炼出民族音乐元素再进行创作。

4《中国音乐科学化》陈觉玄

赵琼:中国古代音乐是属于少数人的音乐,曲高和寡充分说明中国音乐一直以来都没有走入大众。中国音乐发展的障碍要加以改造必须走上科学化的道路。文章从学理、乐器、声乐、民族音乐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如何走上科学化的道路。

老师总结:陈觉玄是一位博学的文学家,他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对西洋音乐的了解都是十分深厚的。文章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挖掘我国音乐为何是小众的本质文化原因。然后提出自己观点:如何使音乐科学化成为大众的,发挥音乐的社会功能。讲到具体方法时,文章细致地从历史角度分析中国音乐的缺点并提出改进方法,为我国音乐发展做出了推动作用。

5《国乐前途及其研究》(节录)杨荫浏

翟娟:此篇文章写于1942年至1944年之间,此时期已经过了全盘西化或是一丝不苟地呈现国乐的时候。文章观点多为中西音乐的交融的观点。文章对于国乐的观点是要将国乐融入世界音乐才能体现国乐的真正价值,并提出了要如何筛选国乐的方式。

老师总结:国乐的独特性,好像因为它孤立性和私有性消失了,多少消失了一点,但没有真正消失,却是融入了整个的世界音乐,把世界文化看成一体。并且作者在那个时期就提出了国乐的范围非但是汉族音乐还包括了少数民族。

6《建国的乐教》李抱忱

熬菲:建国时期的乐教发展第一由于抗战歌曲的传播,第二政府增设大量音乐教育机关。作者提出正对四种方面的乐教:全民普及乐教、个别音乐人才的乐教、除了抗战歌曲以外的乐教和民族音乐乐教。

老师总结:文章背景是国民政府提倡乐教办了大量音乐学习机构,全民文化的时期。作者提出的观点概括来看就是:“象牙塔”内的天才的乐教和“象牙塔”外普及乐教。

本节课我们梳理从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的一些新音乐文化思想。这时的主流音乐观点已经慢慢脱离了全盘西化或是固执国乐的思想,认为要运用西方技巧来整理国乐,比起之前观点更加客观,提出的实施方法也更加具体和科学。

我们在学习音乐史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自己所站的思想境界,第二就是拓展自己文献掌握能力,第三是培养自己对文献的运用能力,通过老师的指导对音乐史有更好的了解和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