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新闻

音乐教育史专题实验课程综述之十

作者:admin    日期:2011-06-08    点击:
时间:2011年6月2日上午10:00 地点:音乐学院628教师 指导老师:徐海准 记录整理者:周华华(2010级音乐教育学方向研究生) 本周徐海准老师为我们讲解了“中日比较音乐教育”。
时间:201162日上午10:00
地点:音乐学院628教师
指导老师:徐海准
记录整理者:周华华(2010级音乐教育学方向研究生)
本周徐海准老师为我们讲解了“中日比较音乐教育”。课堂主要围绕汪洋《中日维新时期的音乐教育观比较》、周显宝《日本明治时代的改革与中国清末民初的改革》---中日教育比较研究这两篇文章文章来进行讨论和学习和扩展。整理如下:
首先徐老师对汪洋《中日维新时期的音乐教育观比较》这篇文章进行的了总的梳理,明治维新与百日维新,是同一历史时期发生在中日两国的重要的政治变革,对两国音乐教育影响深远,通过对比维新期间的中日音乐教育的观念,剖析了形成二者的主要原因及对后世的不同影响,并反思中国近代以来国民音乐教育,日本的音乐教育观是对音乐教育社会作用的认识与定位,对本民族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之间关系的比较。而中国维新时期的教育思想强调音乐教育纳入现代音乐教育内容的思想,并与日本相似,同样将音乐教育视为增强国民素质、并最终实现富国强兵理想的重要手段。 1、有人说:观点的整体评论有问题?历史的梳理有问题?有人说标题和内容不是很贴切,最后徐老师总结:认为这篇文章主要是一篇历史的梳理,对音乐观的内容涉及的不是很多。2、有人提出了时期的问题,明治维新在前,百日维新在后,为什么把这这两个时期作为比较?徐老师总结:把这两个时期做比较是因为他们都吸收了西方的音乐。
其次,在周显宝的《日本明治时代的改革与中国清末民初的改革》-----中日教育比较研究中这篇文章中,徐老师讲了大体的脉络,从中日的背景分析、音乐教育的变革分析和音乐教育家的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和观点,1、在中日背景的比较方面,日本先发展教育来冲击经济发展,而中国是先发展经济来促进教育的发展。2、为什么拿中国的官方音乐与中国的民间音乐作比较。在政治和变革与经济发展上,中国和日本都处于由封建向资本主义发展的变革期,在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上,日本受中国的儒家文化,并重视,但对中国的文化是“有用者,取之,无用这舍之”而中国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坚持以儒家文化的判断体系作为标准,对传统文化的危机感和更新欲十分的微弱,不能主动吸收外来的文化的营养和应付。日本彻底的自上而下的音乐教育改革与中国自下而上的音乐教育改良。3、在最后,对音乐教育家的比较,大家提出了问题,为什么要拿日本的伊泽修二与中国的沈心工做比较,为什么不拿李叔同、曾志忞作比较,比较的是什么,伊泽修二是教育家,沈心工是作曲家,他们的背景和身份截然不同,为什么拿他们做比较,笔者并没有提出比较的原因。最后大家对这个问题都带着疑问?徐老师说:每篇文章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点问题的,总的来说,这篇文章的想法还是不错的。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有两个启示:1、 关注日本教育太少了。我们都关注自己国家的教育比较的多,对日本的教育知识我们都还是弱项,2、语言的障碍。我们不会日语,也看不懂原文,平常我们了解的都是从中文的期刊网和一些著作了解,阅读的都是二手资料或者三手资料,关于阅读那方面资料就狭隘了。3、关注的不够。平常我们了解最多接触最都的也是一些中国的教育,而日本的教育业没有也没特意的去关注,这节课使我们对中日的音乐教育进行了比较,我们对中日的音乐教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提起我们对日本教育的关注,打开和扩宽我们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