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新闻

音乐教育史专题实验课程综述之十一

作者:admin    日期:2011-06-30    点击:
时间:2011年6月11日 地点:音乐学院628教室 指导老师:张业茂 记录整理者:张婷(2010级音乐教育学方向研究生) 在正式授课之前,张老师就本课课型的区别与课程内容进行了介绍,引导学生注重课堂讨论,并提...

时间:2011611

地点:音乐学院628教室

指导老师:张业茂

记录整理者:张婷(2010级音乐教育学方向研究生)

在正式授课之前,张老师就本课课型的区别与课程内容进行了介绍,引导学生注重课堂讨论,并提醒各种研究并非局限于本专业。

本节课,张老师以“中国音乐教育观念史”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中国音乐教育史的解释系统”、“中国音乐史建构模式”、“中国音乐教育观念史”、“中国音乐教育观念史研究”等四个方面梳理了中国音乐教育观念史。

首先在“中国音乐教育史的解释系统”中通过中国人的人性观、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中华“文化”的生成背景、音乐与母语文化、音乐教育史的“生成生态”等五个方面来进行阐述。中国自古以来对人性的说法不一,有崇尚人性善的,也有崇尚人性恶的,还有人性非善非恶的想法以及等级观念。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仅为祖先,畏惧高等级,提倡德才兼备,注重人性的内在修养,与西方倾向把合适的人放于合适的岗位是截然不一的。正是有着这种人性观和价值观,所以中国人一般在解释万事万物时的逻辑起点就包括了“天地人”三才、“阴阳”两极——合于“太一”、“金木水火土”五行等等。而中华文化提倡中庸等思想,皆来源于儒家、道家等思想。音乐与母语文化就是一种血肉关系,是不可剥离的。音乐教育史是一种动态的,即生成,它离不开背景,即生态。

其次,在“中国音乐史建构模式”这一部分,就路径选择与路径依赖、范畴与方法以及中国音乐教育观念史三部分展开。在中国音乐教育观念史中,以“以乐教和”的历史变迁作为重点,通过先秦至建国之后的音乐教育观念历时梳理(见附表),进行观念史共时的总结,即乐教:先秦开始(伦理,礼——外,乐——内)—→ 以乐教政(第一次转型)—→ 以乐教和,以乐教美(第二次转型)—→ 多元文化(第三次转型)。在梳理过程中,提出注意事项,第一,文献史,任何史学都是历届后的再解释;而考古是一种描述与说明;第二,观念史=思想史,但思想史更狭义,思想必须是形成体系的,具有系统性。

附表: 中国音乐教育观念史

先秦

乐教(伦理)

春秋战国

礼崩乐坏

秦汉

乐教

魏晋南北朝

乐教(伦理与审美)

隋唐

宋元明清

五四前后

学堂乐歌(西方教育)

建国之后

以乐教美——以乐辅政——以乐教美

再次,中国音乐教育观念史中就思想与观念、“观念”的引导与制约、“观念”归类的依据(价值取向)、中国音乐教育“观念”的外化形式、中国音乐教育“观念”的内涵演变几个方面进行讨论。思想是观念的系统化,观念具有指导性,就是一种人对事物的价值取向。中国音乐教育观念的外化形式与内涵演变是相互结合进行的,内涵引导外化发展,而外化形式推动着内涵的演变。

最后,张老师就中国音乐教育观念史研究现状以及启示与不足进行了相关的介绍,指出中国音乐教育史的研究对象是一堆文献,这些文献包括一般文献、文物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现行的史学研究方法已不能满足研究,要借助民族音乐学的调查与访谈等方法进行扩大研究,提倡各专业不能局限于本专业的研究方法中。